-
1分鐘瞭解低溫標準紅外校正源
紅外測溫設備出廠前做的最重要的步驟之一,就是溫度校準。 紅外測溫儀、熱像儀和輻射測量儀等產品的測量是否準確與目標物體的紅外線輻射特性有關,唯一的辦法是用一具有已知輻射係數和溫度標準的光源去校準,也就是紅外校正源。
01 專業小問號?
那麼,什麼是紅外校正源? 其工作原理是怎樣的? 作用有哪些? 它們是如何賦能專業人士以及相關領域的? 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儀器?02 CEM“秒懂”小知識
⏩ 紅外校正源
黑體的主要功能是產生一定溫度下的標準輻射,在測溫領域,主要的產品是紅外校正源,也就是黑體爐。 紅外校正源由黑體腔及其加熱或冷卻裝置構成,其作為標準輻射源,廣泛地用做紅外設備的校準標準
然而,黑體是一種理想化的概念,在自然界並不存在絕對的黑體。 開有小孔的空腔很接近黑體,所以通常就把開有小孔的空腔叫做黑體輻射源(或標準黑體輻射源)。
⏩ 儀器原理
紅外校正源的工作原理是基於黑體輻射定律,即一個物體的輻射能量與其溫度和發射率有關。 紅外校正源內部有一個加熱元件,通過控制加熱元件的功率和溫度,紅外校正源可以產生穩定的、具有特定溫度分佈的紅外輻射。
對輻射溫度計的校準、檢定,通常採用比較法,就是通過高穩定度的黑體輻射源和其他配套設備,將標準器所復現的溫度與被檢輻射溫度計所復現的溫度進行比較,以判斷其是否合格或給出校準結果。
⏩ 技術指標
1)溫度範圍:
黑體輻射校準的溫度範圍涵蓋了從-40到3000°C。 黑體輻射源分成低溫、中溫、高溫不同溫度範圍,滿足不同紅外校準需要。
2)發射率:
對於吸收率為1的物體,我們定義為黑體。 在地球自然環境中理想的黑體很難實現(發射率為1),實際人工黑體的發射率最高可以達到0.995 ,接近1。
3)輻射校準:
通過一個非接觸式的高精度標準傳遞源對輻射腔體的溫度進行測量,使用的發射率為1。 輻射源的溫度刻度被調整到高溫計所測量的溫度值。 在規定的光譜範圍內,輻射源的發射率為1。
4)平均升溫時間:
平均升溫時間是指校准源達到規定的溫度所需要的加熱時間。
⏩ 黑體輻射量分類
1)按輻射腔口的口徑尺寸來分類:
大型:Ф≥100mm;
中型:Ф≈30 mm;
小型:Ф≤10 mm。
2)按工作溫度的範圍來分類:
高溫:2000~3000K;
中溫:500~900K;
低溫:200~400K。
⏩ 使用注意事項
1)使用黑體爐對紅外測溫產品進行校準,工作溫度最好不要超過最高溫度的80%,如果需要升至最高,務必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校準,然後對黑體爐進行降溫操作,否則容易造成腔心損毀;
2)完成工作后,不能直接按開關電源后直接拔電源插頭,正確步驟:首先,進行降溫操作,使黑體爐溫度降至室溫或者略高於室溫; 其次,可以關閉開關電源,但是不要拔電源插頭; 最後,經一段時間風扇冷卻,使得整機溫度降至室溫后,即可拔電源插頭。03 產品推薦
紅外系統校準、各種材料發射率測定、紅外探測器回應率R和探測率D測定、熱像儀、紅外輻射測溫儀、紅外感測器,遙感衛星,火星探測,機載紅外測定等等儀器標定都要用黑體。 BXC-15是一款偏重於低溫段的專業高精度標準紅外校正源,結構緊湊,配有可收縮的把手,整體造型簡潔大方。 可以實現-15°C到120°C的超廣量程測量,滿足多種需求場景的應用。
⏩ 產品概述
BXC-15是設計、研發和推向市場的便攜式專業高精度低溫標準紅外校正源,高清大屏顯示、溫度量程廣、精度高、重複率好、升降溫時間能及時快速響應滿足現場和實驗室的工作需求,廣泛應用於非接觸式紅外測溫儀的標定。
⏩ 產品配置
⏩ 產品優勢
1)量程廣適用範圍更廣;
2)專業設計便於提高紅外溫測溫產品的測量精度;
3)黑體在-15°C至120°C之間溫度穩定可靠;
4)彩色大屏顯示,直觀易讀;
5)升溫和降溫速度也快,可有效降低能源消耗;
6)3.26英寸(83*83mm)的面源,提供足夠的輻射面積,提高校準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 產品應用
1)校准紅外測溫設備:由於黑體爐能夠產生穩定的紅外輻射,並且其輻射能量僅與溫度有關,因此它常被用作紅外測溫設備的標定和校準工具,確保測溫設備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2)科學研究:在物理學、材料科學等領域,黑體爐也被用於研究材料的紅外輻射特性、熱導率等物理性質。
3)工業應用:在工業生產中,黑體爐也被廣泛應用於溫度控制、產品品質檢測等領域。 例如,在半導體製造過程中,需要嚴格控制溫度,以確保產品的性能和品質。 黑體爐可以提供穩定的溫度環境,幫助實現精確的溫度控制。 -
因即時監控需要,有相關的紅外溫度應用場合參考嗎?
-
固定/手持式紅外溫度計購買前需認識的普通常識?
1)現行的比較基準?(目測手動記錄?手持溫度抄寫?可有資料可以參考?)
2)l R本身的產品誤差條件 ,如 測量值(600 c )的 1 % ,即等同6C 的誤差 (與熱電偶相較)
3) 非接觸(I R紅外線)與接觸(熱電偶)本存在原理及應用上的差異 ,所有國內外廠牌皆然; 重點不再於「誤差」,在於「再線性」,也就是說,相同的條件下(產品材質,大小,距離)重覆測量是否有「穩定的誤差」數據結果
4)至於如何能測得「穩定且符合產品生產的數據」,可供製程作業參照,就需依產品的「事前選擇」及供應商安裝後的調整參數(放射率)實務經驗有關*一般而言,「重覆性/再線性」的穩定,是較為重要的 *
~以上說明,供準備購買的準客戶參考,任何問題,也歡迎交換意見討論~
常見的其他問題》https://www.umarket.com.tw/ugC_Faq.asp?hidCatID=3&hidFaqID=47#mark_47
搭配產品的種類》https://www.umarket.com.tw/ugC_Faq.asp?hidCatID=3&hidFaqID=59#mark_59 -
紅外線測溫在產業界的應用?
-
固定式I R因監控加熱環境,因油污墨粉麈附著鏡頭問題,該如何避免或保養方式呢?⋯如下回覆
-
高溫鑄鐵液自動(移動)監控記錄系統
高溫鑄溶液現場適用雙色紅外測溫儀,如果煙塵太大,被測液面有浮渣且不均勻,測溫儀沒有很好的固定位置,測量效果也不會好!
但這個現場的,只有試測後才能知道效果……
一般鑄造,工廠裡面用的是插入式的熱電偶來測量鐵水溫度,但由於消耗太多,一個熱電偶也就用一到二次,一鍋鐵水有經驗的工人用兩個熱電偶,沒有經驗的工人可以用十個熱電偶,一天要燒幾包鐵水, 熱電偶消耗太大,造成生產成本很高。(可搭配大型顯示幕或記錄主機)
因此,要很好的去測量鐵水的溫度,需要知道鐵水的溫度是否達到可澆鑄的溫度.
一般情況下,這個雙色紅外測溫儀比較適合測量鐵水,因為現場煙塵大。紅外線實測應用》https://www.smartmeter.com.tw/ugC_ELearn.asp?hidELearnTypeID=1&hidELearnCatID=9
-
最常見材料的發射率
發射率是指物體輻射紅外能量的能力。輻射的能量指示物體的溫度。發射率的取值範圍為0(光潔的鏡面)至1.0(黑體)。大多數有機體、塗料或氧化表面的發射率值接近0.95.絕大多數Raytek感測器都具有可調節的發射率特性,可確保測量其它材料(如閃亮的金屬)時的準確度。
如果您正在使用的測溫儀的固定預設發射率為0.95,需要測量閃光物體時,您可以通過用噴油、黑色平光粉末或遮蔽膠帶來覆蓋被測物體的表面。測量被覆蓋或噴油塗層的表面的溫度。這才是真實溫度。
請注意,下列表格僅用於發射率隨溫度和表面光滑程度而變化時的嚮導。
非金屬的發射率表
以下值為近似值,根據材料的實際表面和條件不同可能會有所變化。材料
發射率
1.0 µm
5.0 µm
7.9 µm
8-14 µm
石棉
0.9
0.9
0.95
0.95
瀝青
n.r.
0.9
0.95
0.95
黑陶瓷
n.r.
0.7
0.7
0.7
碳
未氧化
0.8-0.95
0.8-0.9
0.8-0.9
0.8-0.9
石墨
0.8-0.9
0.7-0.9
0.7-0.8
0.7-0.8
碳化矽
n.r.
0.9
0.9
0.9
陶瓷
0.4
0.85-0.95
0.95
0.95
黏土
n.r.
0.85-0.95
0.95
0.95
混凝土
0.65
0.9
0.95
0.95
布料
n.r.
0.95
0.95
0.95
玻璃
平板
n.r.
0.98
0.85
0.85
玻璃坯
n.r.
0.9
n.r.
n.r.
沙礫
n.r.
0.95
0.95
0.95
石膏
n.r.
0.4-0.97
0.8-0.95
0.8-0.95
冰
n.r.
0.98
0.98
石灰岩
n.r.
0.4-0.98
0.98
0.98
塗料(非鋁)
0.9-0.95
0.9-0.95
紙張(任何顏色)
n.r.
0.95
0.95
0.95
塑膠
不透明
n.r.
0.95
0.95
0.95
大於20密耳
n.r.
橡膠
n.r.
0.9
0.95
0.95
沙子
n.r.
0.9
0.9
0.9
雪
n.r.
0.9
0.9
泥土
n.r.
0.9-0.98
0.9-0.98
水
n.r.
0.93
0.93
木頭,(天然)
n.r.
0.9-0.95
0.9-0.95
0.9-0.95
n.r.n.r.=不推薦
為了優化表面溫度測量準確度:
1.確定物體的發射率以及用於測量的設備的光譜範圍。
2.將被測物件與周圍的熱源遮罩開,避免反射。
3.對於溫度較高的物體,盡可能使用較短波長的設備。
4.對於半透明材料,例如塑膠膜或玻璃,確保
背景均勻且溫度低於被測物件。
5.當發射率低於0.9時,使設備垂直於物體表面。
在任何情況下,入射角都不得超過30°。
6.對於1M和2M型號,避免在高環境光照條件下進行測量。
7.如果您擁有Raytek MT、ST或MX,請使用微米柱,
金屬的發射率表
以下值為近似值,根據材料的實際表面和條件不同可能會有所變化。材料
發射率
1.0µm
1.6µm
8-14µm
鋁
未氧化
0.1-0.2
0.02-0.2
n.r.
氧化
0.4
0.4
0.2-0.4
鋁合金A3003
氧化
n.r.
0.4
0.3
毛面
0.2-0.8
0.2-0.6
0.1-0.3
光面
0.1-0.2
0.02-0.1
n.r.
黃銅
光面
0.8-0.95
0.01-0.05
n.r.
砑光面
n.r.
n.r.
0.3
氧化
0.6
0.6
0.5
鉻
0.4
0.4
n.r.
銅
光面
n.r.
0.03
n.r.
毛面
n.r.
0.05-0.2
n.r.
氧化
0.2-0.8
0.2-0.9
0.4-0.8
電氣接線端子
n.r.
n.r.
0.6
金
0.3
0.01-0.1
n.r.
Haynes
合金
0.5-0.9
0.6-0.9
0.3-0.8
鉻鎳鐵合金
氧化
0.4-0.9
0.6-0.9
0.7-.95
噴砂
0.3-0.4
0.3-0.6
0.3-0.6
電拋光面
0.2-0.5
0.25
0.15
鐵
氧化
0.4-0.8
0.5-0.9
0.5-0.9
未氧化
0.35
0.1-0.3
n.r.
鐵銹
n.r.
0.6-0.9
0.5-0.7
熔融
0.35
0.4-0.6
n.r.
鐵,鑄鐵
氧化
0.7-0.9
0.7-0.9
0.6-0.95
未氧化
0.35
0.3
0.2
熔融
.035
0.3-0.4
0.2-0.3
鐵,鍛造
鈍鐵
0.9
0.9
0.9
鉛
光面
0.35
0.05-0.2
n.r.
毛面
0.65
0.6
0.4
氧化
n.r.
0.3-0.7
0.2-0.6
鎂
0.3-0.8
0.05-0.3
n.r.
汞
n.r.
0.05-0.15
n.r.
鉬
氧化
0.5-0.9
0.4-0.9
0.2-0.6
未氧化
0.25-0.35
0.1-0.35
鎳
氧化
0.8-0.9
0.4-0.7
0.2-0.5
電解
0.2-0.04
0.1-0.3
n.r.
鉑
黑
n.r.
0.95
0.9
銀
n.r.
0.02
.n.r
鋼
冷軋
0.8-0.9
0.8-0.9
0.7-0.9
地墊
n.r.
n.r.
0.4-0.6
光澤鋼片
0.35
0.25
0.1
熔融
0.35
0.25-0.4
n.r.
氧化
0.8-0.9
0.8-0.9
0.7-0.9
不銹鋼
0.35
0.2-0.9
0.1-0.8
錫(未氧化)
0.25
0.1-0.3
n.r.
鈦
光面
0.5-0.75
0.3-0.5
n.r.
氧化
n.r.
0.6-0.8
0.5-0.6
鎢
n.r.
0.1-0.6
n.r.
光面
0.35-0.4
0.1-0.3
n.r.
鋅
氧化
0.6
0.15
0.1
光面
0.5
0.05
n.r.
n.r.=不推薦
為了優化表面溫度測量準確度:
1.確定物體的發射率以及
用於測量的設備的光譜範圍。
2.將被測物件與周圍的熱源遮罩開,避免反射。
3.對於溫度較高的物體,盡可能使用較短波長的設備。
4.對於半透明材料,例如塑膠膜或玻璃,確保
背景均勻且溫度低於被測物件。
5.當發射率低於0.9時,使設備垂直於物體表面。
在任何情況下,入射角都不得超過30°。
6.對於1M和2M型號,避免在高環境光照條件下進行測量。 -
當自動化的鑄造量測應用時長波長8~14um或短波長2.3um,差異如何?
紅外線測溫的原理是以鏡頭接收物體表面散發出輻射熱的強弱轉換成溫度的高低。
輻射熱與聲音或光線,都屬電磁波的一種,能量越強波長越短,
對紅外線測溫器而言,波長越短測溫會越靈敏,越準確,越不會受表面材質影響(放射率)。
但波越短所能量測的低溫段會越高,如1um最低溫只能量到600C。
長波(LT/8~14um)在高溫時,反應較差,易受物體材質影響。
金屬鍛造加熱時500C以下沒有參考意義,短波(H1/1.6um或H2/2.3um)應會比較適合。
另外要考慮加熱工件的大小,及量測的距離(D:S),來選擇鏡頭的種類(SF,CF1,CF2)。
被測區域的範圍或大小如不能填滿測溫器鏡頭量測點(spot size),會影響溫度的測量及其準確度。 -
什麼樣的場合,非得要「two color」⋯?
-
紅外測溫儀的選型
確定測溫範圍:測溫範圍是測溫儀最重要的一個性能指標,每種型號的測溫儀都由自己特定的測溫範圍。測溫範圍越窄,監控溫度的輸出信號解析度越高,精度可靠性容易解決。測溫範圍過寬,會降低測溫精度。
目標尺寸:紅外測溫儀根據其原理可分為亮度測溫儀和比色測溫儀。用亮度測溫儀測溫時,被測目標面積應超過視場的50%為好。而 對於細小而又處於運動或震動之中的目標,比色測溫儀是最佳選擇。
距離係數(光學解析度):距離係數是測溫儀探頭到目標之間的距離D與被測目標直徑之比。如果測溫儀遠離目標,而目標又小,就應選擇高距離係數的測溫儀。反之,則選擇低距離係數的紅外測溫儀。
-
短波,長波量測直徑?面積?如何快速知道推薦的固定式IR適用否?
1. 可填寫IR確認表後回傳,我司會建議機型
2. 可先以"手持式"IR(TN408)依現場條件進行實際測試
3. 若可重覆測得穩定的數據,則應用無虞!
例如 : 手持式的IR(TN408)8~14μm可測,固定式的IR(Smart-IR-ZF)8~14μm應可適用! -
如何正確使用IR測得準確的溫度?背景溫度有何影響?
-
買了其他廠家的紅外溫度卻不知如何安裝?
-
紅外溫度計選擇型號應注意事項?
-
紅外溫度計的監控架構有哪幾種?
-
非接觸紅外線在半導體產業如何應用?
-
非接觸紅外線在鋁業如何應用?
-
非接觸紅外線在玻璃業如何應用?
-
IRt/c系列有適用的軟體 ? 可同時記錄2組的溫度值 ?
-
"紅外線溫度計"規格中何謂DS比?
D=Distance=量測距離
S=Spotsize=量測面積
同樣的距離DS比"高"可量測到"較小"的面積
例:D:S=10:1量測距離=1M=1000mm,1000mm/10=φ100mm
D:S=100:1量測距離=1M=1000mm,1000mm/100=φ10mm
選擇適當的DS比的紅外線溫度計與量測的溫度準確性有很大的影響,參考上圖: -
紅外線原理?
所有的物質凡所處溫度高於絕對溫度零度(0K)以上,物體皆會因內部分子振動而有強弱不等之熱幅射。由於熱產生幅射,以感測器接收幅射,再配上來源輻射之平面座標所對應感應器之相對位置上即成所謂的紅外線儀器(設備)
紅外線 1800年時 William Herschel測量太陽光線經稜鏡折射後各處所產生的熱 卻發現在紅光外的邊緣區域的溫度計竟然發生最多的改變。於是他認為有人眼所看不見的『光』稱為紅外線。 紅外線的頻率從300GHz到385THz(780nm)。物質當加溫時皆會輻射出紅外線,包含人體(約起於300nm到最多於10000nm)或動物體溫的溫度。 紅外線可穿透鏡片或雲層。底片也會對紅外線感應, 因此是很好的探測工具(間諜衛星)。 紅外線被用於追蹤熱源、夜間警衛與軍事行動探測或各種遙控器等。(轟炸行動通常在夜間,雖然人眼無法直間看見物體,但紅外線卻可看得清清楚楚)。
通常指波長從 780nm 到 390nm 的電磁波。
人眼睛可看見的範圍 可廣至 312nm - 1050 nm。只是『能見度』越來越差而已,且過度的照射 容易對眼睛造成傷害。 人眼對於『白光』的感覺應該是源自於對於太陽光的感受。
只要光線含有與太陽光類似比例的不同頻率光線,便都會產生『白光』的感覺。 並不存在單獨頻率的『白光』。
656nm的紅光 + 492nm的青綠色cyan光 加起來被可有『白光』的感覺。 人眼睛並無法區分由不同頻率分佈所形成的同一色光。
(耳朵則可以分辨不同音色) 單獨508THz的光感覺是黃光,
可是 507THz+ 509THz合起來的光對於人眼睛感受會相同。 除非以光學儀器否則人眼分不出是否看到單頻的光線。 顏色並非光本身的特性,而是該頻率的光與視神經與腦海共同形成的感覺。因此對於『黃光』更精確的說法是『看起來黃色的光』。下表眼睛對於可見光所對應感覺的約略波段範圍。
顏色 頻率範圍(THz) 真空中波長(nm) 紅 384-482 622-780 橘 482-503 597-622 黃 503-520 577-597 綠 520-610 492-577 藍 610-659 455-492 紫 659-769 390-455 -
如何選擇紅外線溫度計?
溫度範圍
一般應用 : 0 ~220℃ (TN1/TN2 series)
例:食品安全(例:HACCP標準) .倉儲溫度調節,個人保健(例:耳溫槍).
動(寵)物環境溫度.模型飛機引擎.烤漆塗裝…
工業應用 : 0 ~500℃ / 0~1400℃/ 600~3000℃(TN3/TN4 series)
例 溫度量測--- 監控+記錄 --- 熱影像
應用條件
例:量測的最小面積?最近距離?環境干擾?皆是選擇機型重要參考依據 -
誤差如何修正?
-
紅外線(IR)如何校正?
標準黑体爐 如:M305
標準放射溫度計 如: M190
將有誤差的紅外線予以比較校正 -
紅外線與熱電偶之比較?
反應快,重覆使用率高,固定或移動監控應用廣,溫度偏差時補正容易
-
什麼是”紅外線型熱電偶”?
-
優點為何?價格很高嗎?
-
提供紅外線監視.測溫.控制的應用例?
-
何謂熱影像原理?應用實例?有代客檢測服務 ?
紅外線熱影像儀器係運用光電技術,以偵測物體熱幅射之特定紅外線波段訊號,可將該訊號轉換成可供人類視覺辨視之影像圖形,並可進一步計算出溫度值。這種技術讓人類可以超越視覺障礙,「看得到」物體表面之溫度分佈情形。
物體表面溫度若超過絕對零度(0K)即會輻射出電磁波,隨著溫度的不同,其所輻射電磁波之強度與波長分布特性亦隨之改變,波長約略介於0.75μm到1000μm間之電磁波概稱為「紅外線」,而人類視覺可查覺之「可見光」則約略介於0.4μm到0.75μm之間。紅外線在地球表面傳送時,會受到大氣組成物質( 特別是H2O、CO2、CH4 、N2O、O3等)的吸收,使強度明顯下降,僅在3μ~5μm(短波)及8~12μm(長波)間的兩個波段有較好之穿透率(Transmission),此即俗稱之大氣窗(Atmospheric window),大部份的紅外線熱影像儀器即針對此二波段電磁波進行偵測, 以計算並顯示物體的表面溫度分佈。此外,由於紅外線對極大部份之固體及液體物質的穿透能力極差,因此紅外線熱影像儀器的偵測方式是以量測表面物體輻射的紅外線能量為主。熱影像應用在較大面積的熱分佈.量測;
紅外光線熱影像儀接收物體所發射出的熱輻射,熱幅射的強弱與頻率決定成像品質好壞 ; 在熱影像之應用,由於所用到的波長僅3-5μm及8-12μm二波段,故將收集3-5μm紅外線波段之熱影像儀,稱為中波段紅外線熱影像儀;而接收8-12μm之熱影像儀,稱為長波段紅外線熱像儀。不論分法為何,以紅外線為工作光源所製成的儀器目前已被廣泛應用在廠區工業安全監控技術上。可應用於-
*工業安全\設備維修預知保養- 例如:鍋爐(窯)壁面 /馬達運轉異常發熱監視
*非破壞性檢測 -例:IC、電子元件異常發熱檢測
*研究開發-例:金屬熔接研究/觀測地表海洋表面的溫度分析/動、植物生態的溫度研究
*醫療診斷-例:局部發炎 ,血液循環障礙
*監視保全- 例:火災監視\火山活動觀測
-------------------------------------------------------------
YES ! 本公司有專業受訓人員提供代客檢測服務 ,歡迎洽詢 ~ -
紅外線原理可用以測量其他的數據嗎?
可以,常見之應用包括量測:氣體. 濃度. 水份..等分析
-
可安排現場實測?
可以, 請回傳"快速服務"表單以利排約~
-
紅外線設備(儀器)的最大特色?
準確、快速、簡單、易用及非破壞特性是IR在量測應用的最大特色
-
校正種類可分為 ?
比較校正
1.熱電偶的校正
使用中熱電偶的熱起電力隨著使用時間而有所變化,可在其附近插入同一型式之標準熱電偶,予以比較校正。
2.儀表校正(模擬信號)
定點校正: 物理量之校正; 原級追朔適用 , 費用高
例如: 銀(AG) 銅(Cu)的溶點(凝固點) ;水的三相點等校正 -
校正週期建議?
校正週期建議 至少 每二年一次
-
何謂黑体(Black body)?
-
紅外線可以測量火焰的溫度嗎? 最高可測量到幾℃?
是的,紅外線溫度計可以測量火焰的溫度,包括2000度左右的高溫。但是,準確測量如此高溫的火焰需要考慮一些關鍵因素:
*發射率 (Emissivity):** 火焰並不像固體表面那樣具有穩定的發射率。火焰的發射率會根據燃料類型、燃燒過程和火焰的組成而變化,而且往往低於1。 許多紅外線溫度計允許調整發射率,但準確設定發射率對於高溫火焰的準確測量至關重要,這通常需要經驗和校準。 錯誤的發射率設定會導致顯著的測量誤差。
*波長範圍:** 不同的紅外線溫度計使用不同的波長範圍進行測量。 對於高溫火焰,選擇一個適合測量該溫度範圍的波長範圍的儀器非常重要。
*火焰的透明度:** 火焰本身並不是完全不透明的。 紅外線輻射可能會穿過火焰的一部分,導致測量結果偏低,尤其是在測量較薄或不穩定的火焰時。
*背景輻射:** 周圍環境的輻射也可能影響測量結果。 需要盡可能減少背景輻射的影響,例如使用屏蔽或校正。
*光學特性:** 火焰中可能存在煙霧、灰塵或其他顆粒物,這些顆粒物會吸收或散射紅外線,進而影響測量精度。
*儀器校準:** 確保紅外線溫度計經過正確校準,對於獲得準確的測量結果至關重要。
總而言之,雖然紅外線溫度計可以用於測量2000度左右的火焰溫度,但要獲得準確的結果,需要仔細考慮上述因素,並可能需要進行一些額外的校準或補償。 對於如此高溫的測量,建議選擇專門設計用於高溫測量的紅外線溫度計,並且最好諮詢專業人士以獲得最佳的測量方案。
-
固定式紅外線加裝鏡頭前的保護鏡作用是什麼?